發布時間:2021-02-02 作者:管理員 查看人數:4344
1月29日,《交通運輸部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出
推進運輸裝備迭代升級,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另外還提及:推進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建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發展綠色運輸;深化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推進配送車輛標準化、清潔化、專業化發展;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智慧公路、智慧物流,完善標準規范和配套政策;推進自動駕駛等研發與試點示范工作。
以下為原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計劃單列市交通運輸廳(局、委),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司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成果,把握節奏、優化結構,內提質效、外保安暢、內外連通,著力“強網絡、建體系、抓創新、促開放、優治理”,實現“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保障循環安暢、降低循環成本”,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支撐擴大內需戰略,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保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
(二)基本原則。
——堅持當好先行。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發揮好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
——堅持服務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提升便民惠民水平,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改革創新。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政策創新、機制變革、規制完善,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交通運輸治理水平,破除交通運輸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制度性障礙。
——堅持開放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交通運輸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力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系統性、協同性,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跨領域協作,形成更大合力。
——堅持安全發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主動堵漏洞、強弱項,保障交通運輸關鍵領域安全可控,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
(三)發展目標。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現代化高質量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形成,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加速完善,交通運輸跨界跨業融合深度發展,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水平顯著提高,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建立,交通運輸成為形成完整內需體系的堅實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障基石,交通運輸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支撐保障和先行作用充分發揮。
二、完善綜合交通網絡,擴大循環規模
(一)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以高效率為導向,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打通綜合運輸大通道“堵點”,增強區域間、城市群間、省際間、城鄉間以及國際間交通運輸聯系。穩步推進高速鐵路建設,加強中西部地區干線鐵路建設。推動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待貫通路段建設和擁擠路段擴容改造。促進區域港口合理分工、協同發展,推進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推動形成分層銜接、覆蓋廣泛的航路航線網絡。加強郵路建設,完善寄遞網絡。
(二)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載能力。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為重點,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干的一體化、多層次、便捷順暢交通網。強化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間、都市圈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間的交通運輸聯系,推進運輸服務同城化、一體化、城鄉運輸均等化。在具備條件的區域引導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演練中心。完善快速公路網絡,提升重要節點城市間、中心城市和衛星城市間、城市與郊區新城間以及人口稠密縣域間的通達水平。強化部門協同,保障公路與城市道路順暢銜接。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運輸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三)推動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推進具備條件的地區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加強通村公路和村內主干道連接,鼓勵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盡量向進村入戶傾斜,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以通鄉鎮公路升級改造為重點,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骨干網絡,加強農村公路與國省干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鼓勵地方根據特色產業發展和出行需求,合理確定農村公路建設標準,提升城鄉運輸服務水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交通發展,實現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改善農村地區水運基礎設施條件,推進開發性鐵路建設、通用機場建設。
(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提檔升級。加強部門協同,注重規劃指導和存量資源利用,調動地方人民政府積極性,推進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建設。推進國際鐵路樞紐場站、國際樞紐海港、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郵件快件處理中心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以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重點,推動建設一批輻射范圍廣、設施設備先進、集疏運系統完善、服務優質、與產業銜接緊密的綜合交通樞紐,有效支撐區域經濟發展。鼓勵通過完善接駁服務或設施改造等方式盤活存量站場資源,實現綜合交通功能。推進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樞紐經濟。
(五)促進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格局。補齊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提升承接產業轉移交通能力,打造形成東西雙向互濟對外開放通道網絡。推動東北地區交通運輸提質增效,強化與京津冀等地區通道能力建設,推進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打造面向東北亞對外開放的交通樞紐。發揮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通南北地理位置優勢,推進中部地區大通道大樞紐建設。引導東部地區率先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推動沿海港口發揮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的戰略鏈接作用。增強交通運輸對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支撐。
(六)穩定和拓展交通投資空間。做好交通項目“保在建、促新開、強儲備”工作,努力保持交通投資規模合理增長。優化交通投資結構,加大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的支持力度。按照“強基礎、增動能、利長遠”的原則,推進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沿邊沿江沿海通道、跨海跨灣通道、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項目建設。穩定和擴大交通資金來源,完善車購稅、成品油消費稅等交通專項資金政策,推動發行國家公路建設長期債券,爭取政府債券、金融信貸和社會資金支持交通運輸發展。
三、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高循環效率
(七)進一步優化運輸結構。以多式聯運為重點,以基礎設施立體互聯為基礎,努力推動形成“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水則水、宜空則空”的運輸局面,發展綠色運輸,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途貨物“公轉鐵”“公轉水”,優化運輸結構取得更大進展。深化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推廣多式聯運運單,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展鐵路和內河集裝箱運輸,形成與產業布局相適應的大宗物資、集裝箱多式聯運骨干通道。完善港站樞紐集疏運體系。推進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完善多式聯運標準規范。培育全過程負責、一體化服務、網絡化布局的多式聯運經營人。
(八)推進交通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交通物流服務制造業的能力,推動運輸鏈融入供應鏈、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港站樞紐布局,加強與產業集聚區銜接,培育壯大交通運輸經濟產業集群。引導和鼓勵交通物流企業發展高品質、專業化、全鏈條定制物流服務。支持發展面向大型廠礦、制造業基地的“點對點”直達貨運列車。鼓勵發展面向高附加值制造業的航空運輸服務。加快實施“快遞進廠”工程。
(九)持續提升專業物流服務能力。促進冷鏈物流發展,提升設施設備水平,強化冷藏保溫車運輸管理,完善冷鏈運輸標準規范,推動形成全程溫控、標準規范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促進電商物流發展,提升郵政快遞服務能力,完善農村郵政快遞服務網絡,建設上接縣、下聯村的遞送節點。完善城市快遞末端服務體系,持續推廣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和末端公共服務站投遞,規范末端投遞行為。促進農村物流發展,推進“快遞進村”,推動郵快合作,促進快遞服務直投到村。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引導鄉鎮客運站拓展商貿、物流、郵政快遞等功能,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提升城市配送效率,深化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創新配送模式,推進配送車輛標準化、清潔化、專業化發展。
(十)加快建設應急物資運輸保障體系。完善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執行機制,分級制定交通運輸保障應急預案。以規模化、網絡化、專業化物流企業為重點,推動建立國家和地區應急運輸儲備力量。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以及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等資源,推動建立層次清晰、分工合理的應急物資運輸設施體系。構建互聯共享的應急物資運輸信息系統,建設部省兩級應急運輸指揮調度平臺。
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增強循環動能
(十一)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人工智能、物聯網、衛星等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積極發展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能航運、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地鐵、智慧物流,完善標準規范和配套政策。推進自動駕駛、智能航運、高速磁懸浮技術研發與試點示范工作,推進無人機基地智慧寄遞網絡、地下物流配送系統、交通運輸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重點科研平臺建設。
(十二)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發揮好“交通+”優勢,激發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活力。在規范中進一步促進道路定制客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小微型客車分時租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等的發展。引導即時寄遞發展。深化高鐵快運試點,優化開行線路,改善高鐵車站設施條件,發展專業化載運工具,推動高鐵快運發展。規范網絡貨運發展,推廣無人配送、分時配送,推動物流組織模式創新。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根據自身特色和條件,適度拓展文化、旅游、消費以及客運中轉、物流服務等功能。鼓勵創建以交通資源為特色的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活動。
(十三)促進消費擴容提質。鼓勵具備條件的綜合客運樞紐、大型地鐵站結合實際引入商貿、餐飲、購物、寄遞服務等關聯性消費產業。推進聯運票務一站式服務,創新旅客聯運產品,提升旅客聯程運輸水平。不斷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需求,提高無障礙便利出行服務水平。鼓勵發展郵輪經濟、水上旅游、旅游專列、低空飛行旅游、通用航空。推進運輸裝備迭代升級,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換代升級普速列車客車。拓展交通一卡通和ETC的使用范圍。
(十四)培育交通運輸產業鏈優勢。加強自主創新,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推動交通運輸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強化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裝備動力傳動系統研發,突破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發動機裝備設備關鍵技術。發展時速160公里及以上快捷貨運列車及高鐵動車組貨柜。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含可變軌距)客運列車系統、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等技術儲備研發。
五、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障循環安暢
(十五)建設面向全球的運輸服務網絡。發展多元化的國際運輸通道,進一步完善口岸鐵路、口岸公路、界河航道等布局。推動中歐班列境內“卡脖子”路段升級改造,推進中歐、中亞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和改造,打造歐亞國際運輸走廊。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陸海快線高質量發展。深化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交通合作。強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推進海外港口建設經營。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和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推進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服務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增強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實施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十六)建立安全可靠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發揮國際物流保障協調工作機制作用,推動《關于推進現代國際物流供應鏈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地實施,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增強國際航空貨運運力,鼓勵擴大全貨機規模。加快國際寄遞能力建設,暢通國際寄遞物流供應鏈。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建設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信息系統,促進供需信息有效對接。確保“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
(十七)提高國際運輸應急處突能力。提升交通運輸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做好應對極端情況下的預案。構建“陸海空天”一體化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提高體系的安全性和韌性。提升國際運輸通道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保障能力。提升我國戰略性物資國際運輸保障能力。健全雙重預防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六、優化政府治理,降低循環成本
(十八)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強化交通運輸領域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工作,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推動交通運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鐵路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推動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健全交通運輸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制度。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建立常態化交通運輸政企溝通機制。
(十九)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放管服”改革,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各自建立中央層面設定的交通運輸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擴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覆蓋面。推進部省政務數據和相關信息互通共享,實現跨省高頻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鞏固交通運輸領域降費成果,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優化交通運輸領域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十)推動行業治理高效能。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健全適應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化鐵路、公路、航道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領域法規制修訂。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現代物流、安全應急、綠色交通、新基建、新業態新模式等重點領域標準制定。
七、保障措施
(二十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深入學習領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二十二)強化規劃政策支持。要將本單位的工作納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統籌考慮和謀劃,加強規劃對接和政策支持,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對于符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要求的重點工作,交通運輸部將按程序納入試點。
(二十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需求,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
(二十四)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強化部門聯動,細化實化舉措,針對重大事項制定實施方案,在工作中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工作合力。
交通運輸部
2021年1月22日
東華軟件股份公司(原北京東華合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更名)成立于2001年1月,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簡稱“東華軟件”,股票代碼002065,注冊資金31.1億元人民幣。總部在北京,全國擁有60余家分支機構,員工規模超過8000人。公司以應用軟件開發、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服務、網絡流控安全產品及互聯網+為主要業務,擁有8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東華軟件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最早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CMMI)5級認證的軟件企業之一,國家首批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大型一級企業,具有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甲級資質及軟件開發單項資質。
成立于2002年,是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同時也是國內首家集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管理模式于一體的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集團以“做一條好輪胎”為使命,致力于為全球輪胎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以先進的技術推動橡膠輪胎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直屬研發機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成功突破化學煉膠技術,研發出被世界橡膠業稱為“液體黃金”的橡膠新型材料EVEC。這種將橡膠、填料、配合劑在連續液相的條件下使材料充分且均勻混合的工藝,在橡膠業處于世界前列,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改變了多項磨耗基礎理論,屬于典型的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賽輪應用該材料開發的“液體黃金”輪胎可同時降低滾動阻力、提高抗濕滑和耐磨性能,破解了 “魔鬼三角”難題。是目前世界最高標簽等級的輪胎(歐盟標簽法規AA級),而且“液體黃金”輪胎在原材料選用、生產制造、產品使用和循環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內突破性地實現了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可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做出貢獻。
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力新能源”)成?于2018年5?,位于珠海市??富 ??業區,是?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光華科技”,證券代碼:002741)旗下全資?公司。公司以新能源汽?動?電池梯級利?和物理拆解為主營業務,專注于動?電池全?命周期管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供各類型號梯次利?電池產品及動?電池改造再利?專業服務及解決?案。 中力新能源秉承光華科技“綠?環保,追求卓越,促進科技與產業的發展”的企業使命,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后汽?電池產業鏈,提?新能源汽?的使?價值,持續探索和研究動?電池?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理事長單位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是集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南京成立開沃汽車集團,收購并重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控股南京金龍后,開沃汽車集團著力將重心由傳統中巴轉向新能源汽車,成為南京市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車總部企業。
天際汽車成立于2015年,是具備創新互聯網思維及深厚傳統車企積淀,集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新實力汽車科技企業集團。 電咖商用車是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旗下專注于新能源智能商用車創新的全新商用車品牌,致力于通過全面融合創新為商用車用戶創造更多價值。電咖商用車已組建獨立的新能源商用車研發及營銷團隊,以全新的理念和架構斥巨資投身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憑借其核心管理團隊深厚的造車底蘊,電咖商用車已完成全新定制化城市物流車型平臺的正向研發,基于該平臺的首款產品將于2020年四季度正式上市。
深圳市公路貨運與物流行業協會,由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批準,并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地方性、行業性的非營利社團組織。協會成立于2011年6月,現有會員750家。會員主要包括深圳市的公路貨運樞紐、貨運場站中心、貨運交易市場、公路貨運物流中心;城際公路快運企業;全國干線運輸與配載企業;區域配送企業;倉儲物流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特種公路貨物運輸企業;綜合型物流服務商;以及為公路貨運提供產品或服務等相關行業的企業、機構、單位。
深圳市佳華利道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致力于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及核心部件的創新型技術企業。公司先后推出面向城市公交、通勤旅游、特種車輛的純電動動力系統總成;率先實現了動力電池的固體導熱pack技術,開發了高可靠、高安全的動力系統控制器,大限度的實現了純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的融合,大幅提升了純電動汽車的穩定性、經濟性、安全性;公司開發了新一代智能型高效率充電機,能滿足各種工況下使用,實現了對電池保護的同時完成自動充電。公司擁有高素質管理團隊和復合性研發團隊,取得多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汽車行業的14家重點骨干企業之一,是以國有控股的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10個零部件子公司為核心層,100余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企業集團。總資產125億元,凈資產70億元。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日本五十鈴九十年代最新技術水平的0.6-3噸N、T兩系列輕型商用車、8-12噸F系列重型商用車及5人座UC系列多功能乘用車。
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有著深厚研發能力的高科技化工與能源產品供應商。公司從事新能源及儲電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致力于為不同應用領域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2011年7月獲得世界銀行集團股權投資,進一步加強對微宏技術實力和產品前景的認可。
深圳普天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09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成立,始終為客戶提供好的產品和技術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務,公司主要經營汽車及電動汽車整車、零配件的銷售;汽車租賃;經營電子商務(涉及前置性行政許可的,須取得前置性行政許可文件后方可經營);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經營進出口業務。(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后方可經營),擁有好的產品和專業的銷售和技術團隊,屬于深圳汽摩及配件公司行業。
深圳前海巴斯巴網絡服務有限公司,2015年01月14日成立,許可經營項目是:從事廣告業務(法律法規、國務院規定需另行辦理廣告經營審批的,需取得許可后方可經營);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及充電站的建設、銷售、安裝及維修;機電安裝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相關技術咨詢;水電設備及電器設備的安裝、維修;售電業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僅限互聯網信息服務)。
華南理工大學,地處廣州,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校園分為五山校區、大學城校區和廣州國際校區,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獲得單位。學校辦學源遠流長,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正式組建于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期,為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在全國高校首開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進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進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18年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田汽車),是一家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現有總資產近861多億元,品牌價值達1328.67億元,員工近4萬人,是一個以北京為管理中心,在京、津、魯、冀、湘、鄂、遼、粵、新等9個省市區擁有整車和零部件事業部,研發分支機構分布在中國大陸、日本、德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
地上鐵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物流車集約化運營的服務配套商,致力于為各大快遞物流及城配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新能源物流車隊租賃及運營配套服務,業務涵蓋新能源車應用解決方案、充維服務配套、運營支持等各種增值服務。地上鐵本著為用戶提供綠色可持續的產品+服務的使命,連接產業鏈上下游各方優勢,促進客戶的新能源車隊結構合理化,持續推動客戶實際運營降本增效。截止到目前,地上鐵擁有不同類型的微面、中面、輕卡等新能源物流車投放并實際運營數量超萬臺,在全國范圍內已開設5個大區,業務范圍覆蓋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50多個一二線城市,自建場站和合作場站擁有接近3000+的充電配套網點,運維和保障服務設施完善。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33年,是省屬唯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雙高”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前身是“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至今已有86年職業教育歷史,其中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兩段時期,學校開辦本科教育,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學校秉承“德能兼備,學以成之”的校訓和“自強、敬業、求實、創新”的廣輕精神,為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輸送數萬名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廣東省汽車租賃行業協會是由廣東中汽租賃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港順安通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等省內十家汽車租賃企業作為發起人發起成立,于2017年1月11日由省民政廳批準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截止目前,有包括廣州、深圳、東莞在內的廣東省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共170余家汽車租賃企業加入協會,預計到2018年底,協會的正式成員單位數量將突破三百家。協會始終秉承著成為政府和行業溝通的橋梁,同時以協會為紐帶,促進汽車租賃行業與其他相關行業的業務合作和資源融合,全力打造集車輛、保險、金融、維保、系統等資源共享平臺,推動省內汽車租賃行業快、穩、好發展。
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09月1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正鴻,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電動出租車企業投資,汽車銷售及相關售后服務;汽車零部件銷售;汽車租賃及運營;計算機信息系統服務;計算機軟件開發設計;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商務信息咨詢;企業策劃;企業管理服務;業務流程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等。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于1979年在深圳設立的分支機構,也是深圳經濟特區第一家從事保險業務的公司,是特區保險的開拓者和探索者,作為唯一的國有獨資財產保險公司,人保深圳市分公司在二十多年來為深圳特區的經濟騰飛和保險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